白癜风禁忌 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致力推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中国中长期投资主线。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支持“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投融资环境的改善。目前北交所有89家上市企业,从2022年一季报情况来看,北交所企业整体基本面情况较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一季度收入增速37%,净利润同比增速31%,体现较好的成长属性;以ROE衡量的盈利能力一季度为2.9%。往未来看,随着更多优秀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我们认为需要注重北交所的长期投资机遇。同时建议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功能。 北交所股票长期向好的态势和预期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北交所公司多处于具备长期成长方向的领域,且有较多专精特新企业。从北交所目前89家上市公司来看,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27家)、科技(24家)、新材料(12家)、医药生物(10家)等新兴成长板块,数量占比超80%。另有17家专精特新企业。从行业特征来看,北交所公司多处于具备较好长期成长空间的领域。 二是北交所企业整体注重研发投入,利好长期发展。研发投入方面,北交所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率4.7%。 三是北交所企业当前成长性好。2021年北交所企业收入同比增速34%,业绩同比增速26%。2021年整体ROE为13.6%。 四是北交所估值偏低。截止到2022/4/29,北交所股票PE(ttm)中值为18.6倍,其中,50亿市值以上的5只个股估值水平并不高,特别是前三的贝特瑞、吉林碳谷和连城数控。 综上来看,我们认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运营状况、科研投入整体较为良好,且估值明显较低。整体来看,体现了长期向好态势,在中国市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较多北交所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等长期发展趋势,具备长线投资机会。 北交所流动性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北交所去年11月15日开市至今(2022年5月2日),累计成交额1516.1亿元,换手率开市首日最高为8.96%,后续交易日向常态化回归,日均换手率1.43%。但从年初至今情况来看,北交所日平均换手率为1.14%,市场成交量在不断降低。 但我们认为,北交所流动性有进一步改善空间。机制调整后,北交所的流动性环境相较此前精选层已经有“质”的变化,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陆续入市,合格投资者数量约500万户,北交所新基金、存量公募基金产品、社保基金、QFII等各类投资者已陆续参与交易。近期北交所流动性出现较明显下降,我们认为一方面在于投资者关注度逐步向正常化回归;另一方面也和年初至今市场波动有关,中小市值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流动性影响可能高于大市值企业。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北交所投资者数量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 “品牌效应”的凸显、企业标的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的打通,北交所的流动性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建议继续坚持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与改革、推进更多优质公司登陆北交所、加强投资者培养教育、积极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加强北交所的对外双向开放,各个维度提升北交所流动性环境。 北交所市场功能如何进一步发挥 北交所提升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尚无法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具备吸引力的投融资平台。往未来看,我们建议北交所继续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提升平台吸引力,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发行、交易、退市等阶段的市场化方向,提升企业上市意愿的同时加强平台的优胜劣汰功能,促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创新和改革方向: 一是加强发行上市环境的市场化机制建设并提升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如在发行方式上多以询价为主,缴款制度上与其他板块保持一致,定价机制综合衡量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等等。 二是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及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时代机遇,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北交所的国际化站位和水平。如在当前陆股通机制上纳入北交所公司、在北交所设立存托凭证互联互通机制,等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北国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