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北国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北国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国网公众号

北国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022-07-22 发布于 北国网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习近平经济思想伟大实践这十年(1)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为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实践意义,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伟大实践这十年”,邀请名家大家撰写理论文章,力求从思想和理论的高度深刻论述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国经济十年伟大飞跃的实践。敬请读者垂注。

核心提要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于对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革命和发展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贯彻系统观念的客观要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刘伟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取决于党的领导、取决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重要规律性认识,其中首要的是,“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在理论上把握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始终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早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一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要求,指出“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掌舵领航作用”。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原因时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冲击,指出“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条件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2021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全年经济工作并部署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时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可以看到,“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成为首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是执政党,抓好经济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强调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于对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动革命和发展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开拓。

一方面,党的百年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并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新阶段。这一伟大历史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必须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客观规律,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据。同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实现现代化,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用大体百年时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与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是完全一致的。

另一方面,党的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过程表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坚持党的领导恰恰是习近平创新理论中特别强调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要经常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要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针和政策,研究提出处理重大财经问题、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的原则和措施。”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取得成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才能真正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才能真正铸就,其中重要的是在于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把握体现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指导思想的逻辑必然。

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竞争力。

就经济治理而言,其总体性和权威性、全面性和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充分性等,要求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必须有调控治理中心,这个调控治理中心的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只能也必须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通过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有效实现。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创造了深刻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这种所有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与这种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有机整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党的领导,需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企业制度构成上坚持国有制为主导,这种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要求贯彻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有效实现;非公经济和各种非国有的(包括非公有制和新型公有制)企业只有在与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有机协调发展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持续健康成长,这种有机协调同样要求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的内在决定性要素,而绝非外在的独立于经济运行过程的一般前提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内生变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经济运行方面,实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已经成为经济运行机制内在的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机制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及治理的内在决定性制度因素。从党中央集中决策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进一步部署,从全国人大的审议批准到国务院的贯彻执行,从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到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具体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内在制度和根本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充实力量、突出重点、注重落实,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党领导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调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统筹协调,是坚持贯彻系统观念的客观要求,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只有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使国家经济治理体系系统优化。国民经济运行是极其复杂的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各种风险挑战,因此,特别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性认识。党的十九大以来,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矛盾变化,更加需要强调统筹协调和系统性。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统筹兼顾中突出发展重点;201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调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统筹协同;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作为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202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突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2021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统筹协调和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认识加以明确。

统筹协调系统优化,就所涉及的目标而言,包括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优势、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生态环境、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统筹等。就所涉及的政策体系而言,包括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科技政策和区域政策等七大政策间的协调等。就宏观政策本身而言,需要系统性的统筹协调,包括短期工作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供给与需求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间的协调、国内与国际间双循环间的协调等。就所涉及的工作体系而言,包括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利关系,各级政府事权、财力和支出责任的制度,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能。系统性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必须协调中央与地方,协调不同部门、不同政策在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加强全局观念,防止顾此失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运用辩证法,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

要实现统筹协调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并且能够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而科学统筹的指挥中心。我们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的政治制度优势。把这一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必须充分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有利于调动各方、形成合力。”没有这种“合力”是不可能实现统筹协调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只有党的领导,尤其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切实有效统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政策效应,不同宏观经济政策要求,不同利益主体体系。

五、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深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强调党的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要求从严治党,同时不断提升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水平和驾驭能力。第一,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第二,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次,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坚持全球视野,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最后,要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做好经济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化能力支撑”,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熟悉,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驾驭风险的能力和历史文化知识等。第三,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秩序混乱多源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因此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一方面,实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是从严治党的要求,因而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否则必然出现种种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寻租”。另一方面,强调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就是要根本改变单纯依靠主观意志,依靠行政手段来治理经济的方式,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法协调和处理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矛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尊重规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支付寶代儲推薦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北国网
    1970-01-01
  • 北国网
    1970-01-01
  • 北国网
    1970-01-01
  • 北国网
    1970-01-01
  • 北国网
    1970-01-01
  • 北国网
    1970-01-01
北国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北国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北国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北国网 X1.0@ 2015-2020